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 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 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 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 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 学业失败 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 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 症状反复发作等。
- 目录
-
1.网络成瘾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网络成瘾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网络成瘾有哪些典型症状
4.网络成瘾应该如何预防
5.网络成瘾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网络成瘾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网络成瘾的常规方法
1.网络成瘾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 外因
1 社会环境:
包括网吧的出现 网络游戏的流行 同学之间的攀比从众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 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 学习 沟通交流外 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 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 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 最大的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 善于群体活动 他们会更多的相互模仿 攀比 而很多成年人也会有网瘾 同时影响到孩子 所以青少年网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家庭教育:
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
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很多家长因工作忙 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 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 实施打骂及家庭暴力 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 毁了孩子的学业。
二 内因
1 满足感缺失:
包括学业失败 孤独感 人际障碍等;
网瘾的大部分人群都会出现学业失败 从而导致心理空虚 缺乏自信 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 经历这些情况的青少年 为满足自己的内心 通常会选择逃避 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2 生理及人格:
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和生理特点等;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 以男性居多 男女比例为2:1 而这个时期的孩子 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 意识也比较弱化 理解判断力差 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 反叛心理严重 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 寻求刺激 惊险和浪漫 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 而网络出现之后 网络游戏 色情和聊天 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自然就会网络成瘾。
三 网络成瘾理论
与物质依赖的成瘾行为相比 网络过度使用没有受到任何摄入物质的影响 是一种最为单纯的行为成瘾 故其依赖状态的形成主要是心理机制所致。网络过度使用的理论主要有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和生理学理论三个流派。
1 心理学理论
(1)强化理论(TheoryofReinforcement)。在上网的过程中 体会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感 上网——注意力从现实中转移——忘记生活中的烦恼 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强化了其上网行为。
(2)缺陷人格理论(TheoryofInadequate-Personality)。从个案研究可以看出 许多IAD患者都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些人考试成绩不好 老是被人嘲笑;有些人极其内向 与人交往时感到极端的不舒服;有些人与配偶的感情不好 出现裂痕;有些人长相难看 羞于见人 常常封闭自己;有些人处于社会的下层 向往社会上层的生活。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 对已患有网络过度使用的人进行分析 归纳出其人格特征为:敏感 警觉 倾向于抽象思维 不服从社会规范 性格内向 脆弱 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依赖性强 喜欢独处 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困难。家庭缺少幸福感或与父母管教子女方法有剧烈冲突的大中学生 最容易变成网络的俘虏。当然 并不是全部具备这些特征的人才易患网络过度使用 而是具备其中的一项或几项。
2 社会学理论
主要有社会学习理论(TheoryofSocialLearning)。这一观点是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SutherlandE)在1939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成瘾是个体学习的产物 个体最亲近的社会主体 如家庭和朋友对其行为的学习具有最大的影响。
3 生理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脑中有“快乐中枢” 每当网络过度使用者上网时会对大脑进行化学反应式的刺激 从而释放出多巴胺 进而使人产生快感。如果这种刺激是经常性的 大脑会强化自身的这种化学反应 从而产生成瘾行为(诺拉·沃尔科)。研究表明 成瘾者脑内有效的多巴胺水平低于常人 而上网正好有提高大脑多巴胺水平的作用。
2.网络成瘾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青少年由于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 容易被暴力游戏 不良信息 不良网络聊天等内容吸引 长时间上网会在大脑的神经元中制造“上网兴奋点” 这些兴奋点会使大脑对上网产生持续的兴奋 网瘾是一种精神依赖性病症 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3.网络成瘾有哪些典型症状
网络过度使用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 虽然不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 但与传统的药物成瘾具有类似的构成成分和表现 具有相似的特点。在症状表现上 网络过度使用者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长期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网络过度使用者往往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 浏览 游戏 以致损害身体健康 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 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该病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 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 睡眠障碍 生物钟紊乱 饮食下降和体质量(体重)减轻 精力不足 运动迟缓 自我评价降低 能力下降 思维迟缓 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社会活动减少 大量吸烟 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一 由KimberlyYoung概括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五条:
1 突显性(Salience):
网络过度使用者的思维 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 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 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2 情绪改变(MoodModification):
如果停止使用可能会产生激惹 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
3 耐受性(Tolerance):
网络过度使用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 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
4 戒断反应(WithdrawalSymptoms):
在不能上网的情况下 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
5 冲突(Conflict):
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会导致网络过度使用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 如与家庭 朋友关系淡漠 工作 学习成绩下降等;与网络过度使用者其他活动的冲突 如影响学习 工作 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网络过度使用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二 网络过度使用的分型
Armstrong(2001)对网络过度使用的人做了较全面的描述 认为网络过度使用者有大量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研究指出 具备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 会受到不同网络功能特性的吸引 而产生不同的网络过度使用类型。一个网络过度使用患者可以是纯粹的某个类型 也可以是几个类型的混合型 而且实际情况更多的是混合型患者居多。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 主要有以下类型 在分型时 一般用“成瘾”二字。
1 网络性成瘾(cyber-sexualaddiction)
即网络色情成瘾 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那些在生活中有其他方面成瘾的人更容易陷入其中 而且中年是容易陷入其中的主要年龄段。心理学家扬克说:“网上色情成瘾就像在吸食可卡因一样。”
2 网络关系成瘾(cyber-relationaladdiction)
指沉溺于通过网上聊天或色情网站结识朋友。网络聊天成瘾指个体着迷于网络聊天 且为了消除下网后的烦躁不安而不断延长上网时间 由此获得满足感 致使工作 学习 人际关系甚至就业机会受到影响 虚拟空间的网络聊天室或以网络社群的人际关系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特别是一些有社交障碍的人 失恋者 孤僻的人 更喜欢到互联网上寻找心灵的慰藉。长期上网聊天交友的人 自觉不自觉地“异化”了交往方式:一方面他们是网络交际的高手 与网友侃侃而谈;另一方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 封闭内心世界。
3 网络强迫行为(netcompulsions)
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 着迷于在线赌博 网上贸易或者拍卖 购物。互联网在某些方面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像赌博—样令人着迷。斯金纳(skinner)通过电子信箱发现了强迫性上网的复杂性。原理即每个人都愿意重复被表扬的行为。人们总是沉浸于即将胜利的喜悦和期盼之中 这使人们更多地沉醉于上网购物或赌博行为。
4 信息收集成瘾(informationoverload)
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足而不停地上网漫游或搜寻信息。其特征有三:①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冲动;②上网后难以脱离网络;③有网络使用时 精神较为亢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在对“用户上网最主要目的”的调查中 只有6.2%的人回答是工作需要 而回答获取信息占到了46.1% 居于该项调查的第一位。但是网络信息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 质量良莠不齐 让许多人感觉到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时常常手足无措 变得非常盲目 只能被动地接收。有的“网虫”曾这样感叹:“我们上网寻找信息 却忽略了探求真正的信息 我们上网浏览的信息虽然比过去多了几十倍 但是能够用得着的信息却只有原来的1/10 而能够记得住的却连几十分之—都不到……。”—些常常无节制地上网浏览信息的人 他们会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 浏览无用的 无关紧要的信息资料。有强迫信息收集成瘾的人一般是具有强迫性格缺陷者 互联网带给他们的不再是快捷方便 而是心理上的困惑 痛苦。因此 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呼吁 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
5 电子计算机成瘾(computeraddiction)
指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痴迷于计算机游戏或计算机程序设计师一再沉迷于各种程序的设计。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入侵成瘾。
(1)网络游戏是借助于数字 电子 网络 创意 编剧 美工 音乐等“先进”的道具 对现实生活的虚拟。一些调节机制较差的人会选择逃避压力而躲到虚拟的网络游戏中 暂时忘却了生活中的“角色规则”。在这里他们时而是江湖侠客 时而是英勇斗士 时而又是妖怪恶魔。一个游戏迷这样评价:“在网络游戏里 ‘人’创造着游戏生活——没有存档重来的机会 没有明确预知的结局 每一个选择都将成为永远的历史 每一个‘人’都在影响着他‘人’ 每一个‘人’又在被他‘人’影响着……。”电子游戏类似于赌博 由于游戏的结果总是难以预料 反而让人欲罢不能。其次 一般简单的游戏是每闯过一关就有奖励 轻则是虚拟的网上奖励 重则是实物和满足色欲结合起来的奖励 如让获胜者观看—些色情照片或是让他们获得赌资等。这样的强化手段 对于那些好奇心强 好胜心强的人来说 是极易造成网络过度使用的。
(2)网络入侵成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黑客攻破别人的网站。对于大部分黑客而言 他们攻破网站不是为了金钱 而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好奇心 获得成就感。目前 黑客技术 黑客程序傻瓜化的特点日益明显 进行一般的黑客活动 并不需要掌握高超的电脑知识 只要借助于各种黑客软件 便可通过网络寻呼偷看他人的资料 潜入他人电脑篡改资料 攻击别人网络。而黑客软件 不仅能在黑客网页中免费下载 还可以在不法商人处以低价购得。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得以快速进入黑客行列。网络入侵成瘾呈现越来越低龄化 普遍化的特点。
4.网络成瘾应该如何预防
网瘾患者由于上网时间过长 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血压升高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此外 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胃肠神经官能症 紧张性头痛等病症。网瘾络综合症完全是人为的 只要加强自我保健 便可防止此病发生。
1 在上网时间上要自我约束 特别在夜间上网时间不宜过长。
2 注意操作姿势。荧光屏应在与双眼水平或稍下位置 与眼睛的距离应在60厘米左右。敲击键盘的前臂呈90度。光线柔和不可太暗。手指敲击键盘的频率不宜过快。
3 平时要丰富业余生活 比如外出旅游 和朋友聊天 散步 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等。
4 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胡萝卜 荠菜 芥菜 苦瓜 动物肝脏 豆芽 瘦肉等含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5 出现早期症状 应及时停止操作并休息。
6 一旦出现IAD 不要紧张 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必要时可安排心理治疗。
5.网络成瘾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色情成瘾 网络关系成瘾 网络信息成瘾 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二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 烦躁 易激惹 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 如电视 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三 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1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2 使用网络的开始 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 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3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 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4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 娱乐或社交活动;
5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 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6.网络成瘾病人的饮食宜忌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 合理 即以高蛋白 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 如牛奶 蛋类 鱼类 瘦肉 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 瓜果富含维生素 营养价值高。
7.西医治疗网络成瘾的常规方法
由于网络过度使用的发生机制较复杂 干预效果的评价工具也各异。总体而言 中国外网络过度使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两种手段合用的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率先提出网络过度使用治疗单元这一全新治疗模式的理念(陶然 2004)。网络过度使用治疗单元由内科医生 精神科医生 心理医生 药剂师 护理人员 素质教育者组成 为网络过度使用患者提供药物治疗 心理咨询 物理治疗 人格行为矫正 习惯养成 社会工作 心理护理和康复及健康教育等服务。网络过度使用治疗单元有利于制订网络过度使用综合治疗计划 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体现了现代生理-理-会医学模式多学科合作和整合的医疗模式。该治疗模式治疗网络过度使用效果尚需在进一步的大范围的临床实践中验证。
一 心理治疗
对网络过度使用采用心理治疗是目前中国外比较通用和富有成果的方法。国外最早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中国则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目前中国外应用的比较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 家庭治疗 精神分析疗法 厌恶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团体心理辅导法 强化干预法(包括奖励和惩罚) 转移注意力法 替代延迟满足法等。
1 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是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它包括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两部分 常使患者暴露于刺激之中 挑战上瘾者对网络的不适应性认知 并训练大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要接受心理医生教给他的观念和行为 并反复加以练习以使大脑得到新的学习 久而久之这种练习就变成患者自发性或习惯性的行为。CBT包括给患者布置家庭作业 并要严格执行治疗方案。近年来 CBT已被学者和临床医生用于网络过度使用障碍的治疗中 成为治疗网络过度使用的主要方法。对于这种疗法的研究 美国学者金伯利·扬和加拿大学者戴维斯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行为疗法 也是最为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疗法。扬认为 由于互联网的社会性功能 因而很难对网络过度使用采取传统的节制式干预模式。在借鉴相关成瘾症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扬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主要分为8个步骤 分别是反向实践 外部阻止物 制定目标 节制 提醒卡 个人目标 支持小组和家庭治疗。他主要是从时间控制 认知重组和集体帮助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方法 强调治疗应该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适当的帮助体系改变患者上网成瘾的行为。而戴维斯则根据他自己提出的“病态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 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治疗网络过度使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他把治疗过程分为7个阶段 依次是定向 规则 等级 认知重组 离线社会化 整合和通告。戴维斯的整个治疗过程需要11周完成 从第5周开始给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这种疗法强调弄清楚患者上网的认知因素 让患者暴露在他们最敏感的刺激面前 挑战他们的不适应认知 逐步训练他们上网的正确思考方式和行为。中国杜亚松报道以学校为基础的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网络过度使用有效 尤其在改善成瘾者的情绪状态和行为的自我管理方面。
2 团体心理辅导法
团体心理辅导法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心理咨询者指导 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个体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就团体成员面对的心理问题与他们共同商讨 提供行为训练的机会 为团体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 使每一位团体成员学会自助 以此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 最终实现改善行为和发展人格的目的。这种方法于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 近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网络中而不能自拔 一些学者如樊富珉 杨彦平 乐国林等将这种方法推广到防治青少年的网络过度使用上来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网络过度使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有一套系统的咨询程序 它包括:团体咨询目标 求询者网络心理障碍的预处理 确定团体的规模与结构 确认团体心理咨询的咨询间隔时间和咨询方式 制定计划和确定团体活动内容 团体心理咨询过程或会面等。对网络过度使用者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网络过度使用者从失序的上网行为与失序的生活中回归次序与平衡。辅导的目标不是戒除上网 而是合理的上网 可以有控制地上网 以安排上网与非上网的时间 可以将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加以统合并达到协调与平衡。
3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杨放如等(2005)对52例IAD青少年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主并与家庭治疗结合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进行治疗 疗程为3月 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32例)和86.54%(45例) 其治疗后的IAD诊断问卷(IAD-DQ)评分 上网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情绪和心理功能明显改善。梁宁建等(2004)研究证明 运用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EC)训练 促使网瘾者形成新的互联网信息—评价连接 这种新的连接具有较强的可接近性和易变性 使他们更容易从新的角度来提取互联网的相关信息 从而有可能改变成瘾性的网络心理和网络行为。
二 药物治疗
就目前医学界关于药物防治网络过度使用的实践情况看 用于治疗网络过度使用的药物主要为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s)和情绪稳定药(moodstabilizers)这两大类(杨昕 2006)。药物疗法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戒除网瘾的目的 根据目前医学界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一个“奖赏系统” 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多巴胺 乙酰胆碱等多种神经递质 它可以起到调控人情绪的作用 使人在短时间内高度兴奋。毒品 如海洛因 通过外源性的物质提高体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 使人产生快感;而网络 赌博等行为依赖者是通过内源性物质导致机体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增加。采用抗抑郁类药和稳定心情类药则是通过抑制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产生 减少人的兴奋度 从而起到戒除网瘾的目的。
就临床效果看 如果使用得当 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如在精神医师Shapira的研究中 14名使用抗抑郁药单一疗法的上网成瘾患者中有5人(35.7%)报告明显或非常明显地减少了上网行为;而在24名使用单一或多种心境稳定剂的成瘾者中 有14人(58.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中国 比较成功的实践如宁波戒毒研究中心和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依赖治疗中心根据各自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宁波戒毒研究中心主要是根据40年莨菪药应用的丰富经验 通过仔细分析网瘾患者的 临床表现 提出了药物干预加心理辅导的治疗理念。其总的原则是:先破后立。所谓“破” 就是先使用药物干预 用一定量的东莨菪碱 每天注射1次 或隔日注射1次 总共用3~5次。目的是抑制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 使其在睡眠 休息过程中恢复机体平衡系统 打断患者的强迫上网行为;之后就是“立” 主要应用心理疏导 中医耳针 中药理疗 外出参观旅游等手段。根据各位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 总疗程为10~15天。在首批接受治疗的6例患者中 根据出院时的检测情况和出院后2周的随访情况分析 他们中大部分基本戒除了网瘾 极个别虽然一时无法完全断除上网的嗜好 但能够遵守医嘱控制上网时间 效果较理想。而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依赖治疗中心则采取了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的方法。该中心主任陶然对网瘾的主张有两点:一是网络过度使用是一种病 二是网络过度使用必须用药物治疗。他们把网瘾患者分为网迷 中度的网络过度使用症和重度的网络过度使用综合征三类。对于重度的网络过度使用患者 单靠心理治疗是不够的 必须采取药物治疗为主 心理治疗为辅的方法。其中药物治疗是中西医结合 中药为枸杞子 酸枣等配方 而西药则主要为调节大脑分泌的精神类药。进入中心后 医生会根据对患者的测评和主观评价 决定治疗手段和日治疗次数 然后辅之以物理治疗(多功能心理平衡仪)和心理治疗。从目前已治愈的20个病例看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 网络过度使用的住院治疗
对与已出现心理障碍 精神症状及人格改变等网络过度使用患者必要时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是以个体化 综合性为特点的多学科合作的治疗模式 是个体化 分阶段 全方位的治疗。个体化治疗主要是根据每个患者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受教育程度 成长背景 家庭环境 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分阶段主要是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分别处于适应期 恢复期 巩固期的不同阶段逐步进行心理及药物的治疗。全方位治疗是指包括心理 药物及物理治疗在内 与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使患者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治疗。